太仓口岸前七月出口汽车超40万辆
本报讯 (龙美娟) 据太仓海关数据显示,今年1至7月,太仓口岸出口汽车43.57万辆,同比增长58.78%,较去年提前4个月突破40万辆大关,创同期历史新高。
8月12日,在海通(太仓)汽车码头现场,吉利“吉速财富号”滚装船正在紧张作业,而比亚迪(002594)“合肥号”刚刚完成装车并安全离泊。两艘船共装载约9000辆国产汽车,驶往欧洲和非洲地区,展现中国汽车出海热潮。
作为长江干线规模最大、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汽车滚装码头,今年前7月,海通(太仓)汽车码头已出口汽车36.6万辆,成为长三角地区汽车“出海”的核心枢纽。自去年开港以来,国内龙头车企的多艘新建大型滚装船、多个出口汽车新项目,不约而同选择从这里出发:4月,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比亚迪“深圳号”首航;5月,吉利汽车吉速物流自有首艘滚装船“吉速财富号”首航;7月,首个央企推动非洲矿山项目使用的纯电动矿卡在此出口。
地处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“T”型交汇处,太仓港具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。长江水运的低成本、铁路专列的批量优势,加上公路运输的灵活性,形成了“江海河联动、公铁水互通”的立体交通网络,可以让整车内外贸无缝衔接,降低车企运输成本,这也是太仓港汽车出口量激增的重要因素。数据显示,今年1至7月,太仓口岸通过“铁海、公海、江海”联运分别出口汽车10.1万、28.8万和4.67万辆,分别占总量的23.2%、66.1%、10.7%。
在口岸部门的协同努力下,太仓港汽车出口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,服务能力不断提升。太仓海关积极协同码头各部门,帮助扩增汽车堆存场地面积超4万平方米,车辆物流运载能力提升78%。同时,安排业务专家因企施策,针对来自苏北、长江中上游等腹地的货源,助企业灵活选择运输方式、匹配场地泊位,有效化解运力瓶颈、摊薄单车综合物流成本,通过强化信息共享,保障铁路、公路与水运的无缝对接。
与此同时,作为今年省重大项目的太仓港综合枢纽(多式联运)物流园区,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。该项目投资22亿元,占地约480亩,是太仓港区构建“公铁水空”四位一体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工程分为三个标段,分布在太仓港疏港铁路线南北两侧,北侧建设6栋单层高标准仓库,目前正进行地梁吊装;南侧建设1栋单层丙一类仓库、3栋双层丙二类仓库、4栋双层冷库及1栋16层研发车间,仓库建设已进入二层结构浇筑阶段,钢结构屋面同步架设。据介绍,项目预计2028年全面竣工,其中仓库区域将于明年率先投用。
在项目推进过程中,太仓港区相关部门全程护航,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,及时协调遇到的难点、堵点,助推项目加力提速。“港区规划建设局主动对接,协助我们完成了土地性质调整,港区行政审批局还组建了专业团队,全程提供代办服务,让我们快速取得施工许可。”该项目负责人吴迪表示。
